Search

回首婚戀生活20年,終於能欣慰平靜地說:我,沒有婆媳問題。

這是20年來的協調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回首婚戀生活20年,終於能欣慰平靜地說:我,沒有婆媳問題。

這是20年來的協調溝通理解與實作而得來的美好成果。

尤其在長長16年主婦生涯的安靜潛伏之後,鼓起以中年婦女再就業的姿態辛苦跨入職場了,就更加體會,平和的家庭關係有多要緊。

能夠做到,讓公婆無怨無悔地支援愛護,完全配合我的工作及生活,絕對不只是我運氣好。如同我的婚姻,都是以十年為單位起跳,盡心維護經營的踏實結果。

自第一個孩子出生後,我和婆家娘家在養育方面因為觀念不同而引發的衝突爭執,整整維持10到11年,最終,長輩們總算因著孩子們身心健康、很少感冒生病與有症狀了也極快痊癒的體質而感到安心,也才終於信任我養護孩子的能力。再不為「怎麼不退燒+怎麼不快看醫生」之類的事而責備我和給予壓力。

而一直到不久之前,安雅進入中學了,我也才終於自婆家「怎麼如此放任孩子功課」的碎念與緊箍咒中解脫。這件事,我花了17年。

也是終於看見,在我的信任+放任下,四個孩子都拿到學期平均第一或所有科目第一的優異成績,婆家才放下了糾結17年的執念,相信了,我了解我的孩子,而我做的,也是適當的。

說是17年磨一劍,也名符其實。

17年。楊過與小龍女的孩子都要週歲了。

所以,如果你也面對同樣的情狀,我真心送上我的祝福。

一起穩靜前行,諸事都將有柳暗花明的一刻。

婆媳與婚姻舊文:

每到除夕前後,就會出現大量「在哪過年」與「媳婦職責」的討論。

許多出嫁女兒感嘆想在娘家圍爐團聚,而媳婦們也面對辛勞的年夜飯準備過程,和與婆家親友交流相處的狀況。

對我而言,許多問題都不算是問題。

年少時出國留學,離鄉背井二十多年,別說在娘家過年了,甚至有時還沒能每年回臺灣。

當年我離家時,還沒有網際網路,爸媽真的是一年才見女兒一面。只能偶而通幾分鐘,長話短說的報平安國際電話而已。

所以,我養成了珍惜相聚機會,不強求特定時機的態度。

除夕團圓縱然彌足珍貴,可是每一次與娘家親人的聚會相處,不也同樣讓人珍惜?

與其哀嘆除夕想回娘家,我更重視日常與娘家交流的美好片刻。

我不覺得除夕非得在夫家過,但也不認為夫妻各自回自家過是最洽當的。

我說話直接不愛拐彎抹角,如果真的想在娘家過節,會直接告訴公婆,一年一輪,每年輪替在夫家與婆家過。

我不會為了面子或禮俗而隱忍,但也不會讓先生為難。

比方,此地聖誕節我們一定跟公婆度過,但是跨年時,我有自己的計劃,就會婉拒公婆來訪或邀請。

而「婉拒」不是找理由推拖,而是我直言了,我們想要自己安靜慶祝,不打算配合其他人。

暑假則一定留給臺灣的家人。

所以多年來公婆和爸媽都知道我說一不二,我可以商量,也可以配合,可是不會因為「不好意思」就言行不一致地忍耐,之後才在背後抱怨。

媳婦們在年節時總會被過度期待,所以我們常可見獨自揮汗忙碌,敢怒不敢言,也不敢找先生幫忙,獨自扛下一切的辛苦人妻人媳。總要忙碌過幾天,才有餘力在先生面前公婆背後怨嘆幾句。

我不願為了成就好媳婦美名來委屈求全,我希望大家能相扶持地過一個溫馨的節。

所以我不會一邊獨自窩在廚房燒菜與洗碗整理,一邊暗罵先生怎不來支援,又不敢在公婆面前發作。

無論在婆家或我家,我都樂意幫忙與承擔工作,只是,當我需要幫忙時,就算公婆在場,我還是會對先生直言:「請你過來做OOXX。」

需要時,我甚至會分配工作請公婆幫忙。

「公公請你帶寶寶去散個步,讓我們好好煮飯。」
「婆婆請你切一下紅蘿蔔,之後請妳擺個餐具和餐巾。」

相對的,公婆雖然把我當女兒寵愛,需要我幫忙時,也是客氣直言。

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長大,知道家裡的事,是「大家」的事,每個成員都有義務支持家人,沒有人能坐享其成。

而且,溝通一定要溫和但直接。

千萬不要表面客氣溫吞,背後說三道四,或忍成內傷,甚至影響夫妻感情。

不當讓人伺候的大爺大小姐,但也絕不當可憐委屈的受氣包與小媳婦。

因為奠定人生觀的年紀在西方成長,加上個性,我做不來溫順恭謙那一套。

尊重他人,但也不委屈自己。

一開始就立下界線,不因為「不好意思」而隱忍,之後造成壓抑過度的無預警猛然爆發。

我們都能選擇自己怎麼做,只是做了抉擇後,一定要心口如一。

知道大部分有這問題的人會回應「事情不是妳想得那麼簡單」。

可是,就因為我把他想得簡單了,所以他就真的簡單了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